史溫侯探險之旅
搭乘千萬豪華配備的高雄港文化遊艇,體驗當年台灣首任英國領事史溫侯來台之路,聽史溫侯與高雄港前世今生的故事,看打狗英國領事館英式紅磚圓拱建築的風情萬種,沿途欣賞旗後燈塔的純白身影,蒼翠常青的壽山,以及西子灣海上夕陽無與倫比的美麗,多項迷人美景,最知性的打狗海上文化體驗,一定要您親臨見證!
打狗英國領事館首任領事史溫侯(Robert Swinhoe,1836年~1877年)是英國在臺首任副領事及領事,對英國在臺領事的事務,有開創性的功勞。不過史溫侯最著名的不只是外交事業,還有他生物學家的身分,在臺灣的公務之餘,時常到各處採集各種新的物種,台灣獼猴被國際證實為台灣特有種就是他的貢獻之一。
咸豐10年(1860)《北京條約》簽訂後,打狗於同治2年(1863)正式開港,商船往來日繁,而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,至光緒9年(1883)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英籍工程師於旗後山北端山頂上,興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的燈塔,內設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,見距約10浬,以維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,可惜現今已不復存在,徒留基座於今燈塔北邊。
日治時期日人為擴建高雄港,於大正5年(1916)著手重建燈塔,大正7年(1918)完工成現有之燈塔。燈塔底層為西式建築,主體後方則是八角形磚塔,頂部轉為圓筒狀,設三等電燈,見距約20.5浬,並有24小時電報發報系統。因燈具不斷更新,目前已換裝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,光力增為85萬支燭光。
目前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,由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的用心維護,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建築舊觀,它從大正7年(1918)以來無間斷的發出光芒,指引海上的船隻,確保航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