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港文化遊艇船隊
網站地圖/文化局官網/紅毛港/駁二/英領館/聯絡我們/3471972

4高雄港文化遊艇船隊4航線介紹
MAP <史溫侯探險之旅航線 高雄水岸金三角 紅毛港大港巡航 駁二大港巡航 駁二 - 紅毛港航線 駁二 - 英領館航線 英領館 - 紅毛港航線
史溫侯探險之旅

  搭乘千萬豪華配備的高雄港文化遊艇,體驗當年台灣首任英國領事史溫侯來台之路,聽史溫侯與高雄港前世今生的故事,看打狗英國領事館英式紅磚圓拱建築的風情萬種,沿途欣賞旗後燈塔的純白身影,蒼翠常青的壽山,以及西子灣海上夕陽無與倫比的美麗,多項迷人美景,最知性的打狗海上文化體驗,一定要您親臨見證!

  打狗英國領事館首任領事史溫侯(Robert Swinhoe,1836年~1877年)是英國在臺首任副領事及領事,對英國在臺領事的事務,有開創性的功勞。不過史溫侯最著名的不只是外交事業,還有他生物學家的身分,在臺灣的公務之餘,時常到各處採集各種新的物種,台灣獼猴被國際證實為台灣特有種就是他的貢獻之一。

遊船週邊景點
清末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,於打狗山的大坪頂、哨船頭及旗後山上,依地形高度設置有三座砲臺,其中最高處的「大坪頂砲台」,現已埋入土堆,次高為「旗後砲臺」,最低為哨船頭之「雄鎮北門」砲臺,三個砲臺互成犄角,結合成為一組防禦線。
旗後建砲臺之紀錄,最早見於康熙59年(1720)之《鳳山縣志》:「旗後汛:砲臺一大座、煙墩一個、望高樓一座」。
「旗後砲臺」為同治13年(1874)牡丹社事件後,清政府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辦理海防事務,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、副將王福祿主持,聘英籍哈務德(J. W. Harwood)四品總教習督造,於光緒元年(1875)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砲臺,於次年完工。
「旗後砲臺」基座為下大上橢圓,砲台分三區:北區為兵房;中區為指揮區;南區為彈藥庫,其上安置四門6.5公噸英製阿姆斯壯前膛砲。「旗後砲臺」之正門為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八字牆,而門牆兩邊用磚砌的「囍」字,為其特色。
光緒21年(1895)乙未之役,10月15日清晨6時55分,日艦「吉野」號率「秋津州」等艦,於旗後外海砲擊,擊毀旗後砲台門額。砲擊之前,指揮官劉成良已於清晨4時,隻身前往安平。砲臺因無人指揮,僅發射5發砲彈。至下午2時30分,日軍開始登陸,迅即占領無人防守之「旗後砲台」。
日治末期,大砲被拆走、熔毀,「旗後砲臺」成為斷垣殘壁。
1945年二戰後,國軍於砲臺及燈塔之間另築碉堡。民國74年(1985),內政部公告「旗後砲台」為二級古蹟,目前為市定古蹟,民國80年(1991)高雄市政府進行修復,為時3年,並於民國84年(1995)1月1日開放參觀。

註:旗後砲臺門額說明
旗後砲台門額於乙未之役(1895)遭日艦砲擊毀損,門額之「□□天南」四字,僅能從老照片中辨識「天南」二字,因此高雄市政府於民國80年(1991)進行修復時,「天南」二字參考老照片摹寫放大施作,「威震」二字以虛字呈現。
有關門額所缺二字有二說:一為依據大正4年(1915)劉範徵、謝鳴珂來此旅遊,並於《臺灣旅行記》一書,提到其門額為「砥柱天南」;二為昭和2年(1927)陳錫如在《留鴻軒詩文集》之〈旗山記〉中,提到「營門匾書,威振天南。」上述說法併述於此供參。


砲臺建築是清末海防的一大特色,旗後砲台與大坪頂砲台及雄鎮北門砲台互成犄角,結合成為打狗的防禦線。砲台以用紅磚斗砌而成,兩側門柱上砌有「囍」字圖案,地面踏階亦用花式圖案鋪砌,形式精美,可能是台灣近代第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砲臺。


包船專線
棧貳庫船務櫃台:07-5216270
英領館船務櫃台:07-5213403
紅毛港船務櫃台:07-8711617
包船專線
團體預約諮詢:
07-2288846
07-2288843
套票方案
ibon便利生活站
ibon便利生活站